根据2012年安徽省高校文学院院长(系主任)协作会议安排,2013年安徽省高校文学院院长(系主任)协作会暨中文学科建设研讨会,于2013年12月7日-8日在《醉翁亭记》的诞生地滁州举行,本次会议由学院主办,bat365在线平台承办,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协办,来自全省25所高校的文学院院长及专家代表四十余名,齐聚一堂共同讨论新形势下中文专业学科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滁州天长籍著名作家,安徽省文学院副院长、一级作家许春樵先生应邀出席本次大会并为师生作文学演讲。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也派代表列席本次会议,
本次会议拟定的主要议题有:1、新形势下中文学科专业发展方向和前景问题2、中文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协调发展问题3、中文应用性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问题4、卓越文科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问题5、地方高校中文学科如何引领地方文化建设问题6、安徽省高校中文类教材建设合作编写事宜7、其它中文学科和专业建设中敏感热点难点问题。这几乎涉及到当前中文专业学科建设中大家普遍关心的所有问题,这些问题后在大会发言及小组讨论中或多或少均被谈及。
按照计划,12月7日上午8点45分在学院会峰校区行政楼二楼学术报告厅举行开幕式,开幕式由学院文学院院长裘新江教授主持。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许志才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开幕词,按照惯例这类规格会议校方只需安排一名副校长参会即可,许校长参会充分说明了我校对中文专业学科建设的高度重视,令文学院领导班子和与会代表深为感动。许校长代表学校对各位代表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就如何适应新时代办学指导思想的需要,详细谈了自己的看法。他向参会人员介绍了学院近年来的改革发展状况。他说,学院一直致力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立足滁州,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他认为,高校文学院的发展要结合学校自身的定位办出特色,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和城市文化发展,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许校长的讲话,引起与会代表的极大共鸣,认为这对中文专业学科专业建设很有启发意义。许校长讲话后,裘新江教授代表学院文学院致辞,他首先对来自全省各地高校文学院专家代表表示欢迎,然后介绍了文学院自身发展状况,特别是目前在专业学科建设方面所面临的困境,希望通过本次会议能得到各位专家代表的指教。大会安排了我校学生记者全程录像及报道。
因为大雾没有散去,影响集体合影,大会第二阶段大会发言程序提前进行。由主席台就座的高校代表依次发言,许校长自始至终听取了大会发言。安徽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陈道贵教授指出,中文学科重在培养人才,应加大教学力度,以教学为支撑,促进学院发展;从学科建设上来说,要注意挖掘自身的优势,重点突破,比如安徽大学文学院抓住语言文字学科,积极引进与培养人才,从而打造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和一流的博士点;在文艺学方面,也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依托国家重大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化”凝聚学科优势,在国内形成学科强势;在中国古代文学方面,则侧重清代文学研究,柔性引进中国社科院知名研究员作重点科研攻关,成效也十分显著。这次安徽大学文学院院长鲍衡教授未能参加本次协作会,主要是双休日要亲自接待来自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文字学科方面的交流访问团。阜阳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王启才教授,也谈了自己学院专业学科建设方面所面临的困境,称自己“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对上不能与安大、安师大与比,对下又不甘心走学院这类学校应用型的发展之路,很是苦恼;不过阜阳师范学院要上层次必须要扎实推进学科建设,能获批硕士学位点招生便是明证。安庆师范学院副院长叶当前教授,安徽科技学院文学院党总支书记陈传万,宿州学院文学院院长孟方教授等先后介绍各自学院的实际在大会上谈了自己在专业学科建设上的基本特色和发展方向。整个大会发言气氛和谐,畅所欲言,代表反响较好。大会发言结束后,代表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会峰湖,稍微感到遗憾的是,大雾仍未散去,代表难识会峰湖真面目,但并没有完全破坏大家的兴致,大家开玩笑地说:这样好,为大家留下了遐想的空间,可预备着下次再来。尽管如此,大家对学院优美的校园环境还是赞不绝口,即使在全国也是比较少有,要珍惜这样的环境。参观后,征求照相师傅的同意,与会代表合影留念,虽然相片背景云雾缭绕,清晰度不够,但更富于诗意,符合文学的主题,必将成为协作会历史上一段佳话。照相完毕,已接近返回时间,在等候大客车期间,裘新江教授在二楼报告厅又为明天的参观考察作了简单介绍,突出滁州文化的特色和亮点,受到代表的欢迎。
午餐休息后,2点半开始在琅琊山度假村会议室举办了分组讨论。学院文学院副院长苏立博士主持分组讨论并作了点评。现将发言主要观点整理如下:
1、关于中文学科被边缘化的问题。
这是国内较普遍的现象,即使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这样中文学科强势的学校也有一定的危机感,当然这最终取决于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和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从多学科协调发展角度看,中文学科建设不容忽视,否则高校四大职能之一的文化传承功能便失去了重要支撑,因而即使一些纯财经、理工科高校也纷纷上中文专业,当然这些学校中文专业的处境并不好。安徽财经大学中文学科是文化产业专业的支撑学科,但不是重点发展学科;安徽科技学院人文学院通过上秘书学专业在维持中文系,从领导层面看,希望将中文做大些。理工高校中文专业教师普遍感到压力较大。但目前专科学校的中文专业处境普遍较好,生源也非常火爆。
2、如何走出中文学科所面临的困境。
大家一致认为,应当根据自己所在学校实际出发,摸清自己的长处,打造出自己的特色和亮点,不能平均用力,要突出重点。特别是地方性高校一定要把中文学科建设与地方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做出自己特色,这样才会引起所在学校和当地政府的重视,树立起自己应有的地位。宿州学院、皖西学院代表还专门撰写了书面发言,详细介绍了自己在面向地方文化服务方面的做法。皖西学院文学院马启俊院长在《浅谈地方高校中文学科如何引领地方文化建设问题》专题发言中指出,高校的当代职能要求地方高校必须为引领地方文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高校中文学科的学科性质与特色决定了该学科在引领地方文化建设方面应该而且可以作出特殊的贡献。皖西学院一方面上“网络新媒体”新专业,提高中文专业适应社会的能力,另一方面开设皖西文化方面的特色课程与教材,还创办内刊《皖西文化》,将地方文化研究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教学成果还获得了校级特等奖和省级二等奖。安徽科技学院代表也提出应当努力挖掘凤阳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此与他们蚌埠有关部门合作成立明文化研究会,还联合创办了诗刊《淮风》,参与编写《凤阳花鼓全书》,积极参与地方文化建设。池州学院在地域文化和方言文化研究方面也形成了自己一些特色。
3、关于中文学科建设迫切性问题。
多数代表认为,对于省内老牌高校来说,学科建设是其争先进位的重要保障,否则在国内高校很难形成竞争力和影响力,大学不搞学科建设,专业也就失去了重要支撑,也不成其为大学了。当然,每所高校实际情况不一样,不可一刀切,应当错位发展,形成自身的亮点和特色。如安徽农业大学中文系就侧重从农林与环境和谐方面做文章,结合农林特色面向地方文化做学科,还承担了农林类中文人才培养模式重大教改项目;铜陵学院则从财经方面考虑专业学科建设较多,专业上开设财经方向;安徽财经大学中文专业学科发展重点放在文化产业上,校领导也比较重视;巢湖学院则围绕巢湖文化做文章。也有代表认为目前像新建本科院校中文系所面临的问题,还不是学科建设问题,而是专业建设问题,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使得中文专业面临着较强的危机感。如合肥学院代表明确提出只搞专业建设,不搞学科建设,这也是校方的基本指导思想,所以合肥学院中文专业建设侧重硬件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和双能型教师培养,新闻专业推行“3+1”培养模式;合肥师范学院在师资不足情况下,陆续办了出版编辑、网络新媒体新专业;黄山学院则鼓励上播音与主持艺术等艺术类专业。
4、关于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引进与培养问题。
安徽大学代表介绍了以特聘教授、讲习教授、一事一议等方式聘用特殊人才做法,认为这对学科发展促进很大。合肥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钱雯教授的做法,也引起与会代表的极大兴趣。为了解决新专业的师资短缺问题,他们实行教师转岗制,即40岁以上的教师可以自由选专业,40岁以下的必须选择新专业,五年以内仍可以在原专业申报职称。对新选专业的教师加强培训,采取挂职、外出进修等方式进行。制度推行之初遇到了不少阻力,但目前基本上被大家接受,而且有不少人已尝到换岗的甜头。钱院长认为文学院的发展要踩到学校发展的鼓点上,目前还是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学科建设也搞,主要是围绕师范性发展语文教育学科,其次是网络传播。黄山学院黄立华书记也认为,我们这一类学校学科建设似乎还是谈不上,但人才引进却又要高层次,即又要应用又要博士,让人较难办。淮北师大代表则谈了地域性对人才引进所带来的难度,加上校方支持力度不够,学术交流缺乏等,较难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而像淮北师大这样面向全国招生的大学,缺乏人才,学科建设就很难得到保障,而又不能像某些地方高校从地域文化这一点上深入。
5、关于中文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
大家一致认为,一定要强化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修订,按照学校办学定位合理设置应用性较强的课程,确保中文实验课和实践课程所占比例的落实。安徽农业大学代表提及,他们的写作课已经没有了理论课,都用于实践教学。铜陵学院则侧重开设财经新闻、财经文秘之类课程。
此外,讨论中涉及到留学生招生、职称评审指标、人才流动等话题。整个讨论会场气氛既友好又热烈,大家争相发言,一直持续到近18点才结束。最后,学院文学院裘新江院长作了总结发言,认为各个高校代表都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开诚布公地谈了自己对中文专业学科建设的认识及相关做法,给人较深启发,具有借鉴作用。他用六句话概括了自己的总体感受:①同病相怜;②寻求突围;③分类发展;④服务地方;⑤打造亮点;⑥坚守阵地。同时,他还提出了四点建议与希望:①团结协作,共谋发展。认为大有大的难处,小有小的渴望,希望我省中文专业老大哥单位能牵起头来,带领大家取长补短,共谋出路;②加强研讨,相互交流。一年一度的院长协作会要坚持办下去,每次都要新的研讨主题;再就是校际之间的交流要加强,除了相互交流经验,还要不断达成新的合作意向;③专业自信,学科自信。中文专业是成熟的长线专业,社会认可度较高,国家整体学科建设的基础也比较雄厚,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信心。目前,我们国家改革开放正处于周期性“躁动期”,实用功利的思想较流行,国人人文素养的提升可谓是任重道远,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中文专业学科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只是暂时的,中国人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精神层面的追求。因此,我们要像共产党人谈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那样,谈中文专业自信、中文学科自信。毕竟中文专业学科的发展还要依赖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我振兴以及“中国梦”的实现;④良心做事,真情做人。我们从事中文专业学科建设的人,要凭着良心尽最大努力把手头的事情做好,做到问心无愧,对得起学生就行了;再就是要为人真诚,真情做人,快快乐乐度过一生。裘院长的大会总结博得了与会代表的热烈掌声,认为全面实在而又有高度,传达了大家的基本心声。会上还确定了2014年协作会由亳州师范专科学校举办,这也将是第一次在专科学校举办。
12月8号与会代表兴致勃勃地考察了欧阳修与吴敬梓在滁州留下的遗迹,滁州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给代表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认为学院应当很好利用这些文化资源,努力形成自己的校园文化特色与中文学科特色,在引领滁州地方文化发展方面发挥自己重要作用。12月9号下午在行政楼二楼学术报告厅,本次大会特邀嘉宾滁州天长籍著名作家,安徽省文学院副院长、一级作家许春樵先生,应学院文学院之邀作学术报告《文学零距离》,来自我校师生和滁州当地的部分作家近二百人聆听了报告,反响热烈,裘新江院长主持了本场报告,并作了精彩点评,为本次研讨会增添了光彩。
总之,本次协作会和研讨会,虽然会期短,办会简朴,还是达到了预期的办会效果,代表反响不错。滁州日报头版、学院网、中安在线、安青网、皖西学院网、安徽科技学院凤凰网等媒体报道了本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