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晓艳:吴敬梓的“讽刺与幽默”

文章作者:韩晓艳时间:2023-06-14浏览:248

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吴敬梓纪念馆的过厅上,悬挂着一块“讽谐寓真”的匾额。大门两旁还有一副对联:“儒林轶事施罗笔,史册外篇迁固文。”我看了一惊,“讽谐寓真”,说的不就是“讽刺与幽默”吗?作为《讽刺与幽默》报的编辑,没想到在这里遇到了知音。

过厅的中央,竖立着一块石碑,上刻鲁迅对吴敬梓的评价:“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擿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是称讽刺之书。”

这段话,出自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秉持公心”说的是客观公正,“指擿时弊”说的是切中要害,“戚而能谐”说的是诙谐幽默,“婉而多讽”说的是讽幽结合。自从有了《儒林外史》,中国的小说界,才算有了“讽刺之书”。

中国的讽刺艺术由来已久,比如《史记》中的“烽火戏诸侯”,《晋书》中的“何不食肉糜”,《唐诗》中李绅讽刺章孝标的“假金方用真金镀”等,都是讽刺文学的经典之作。而要论中国古代讽刺文学的代表作,则非《儒林外史》莫属。

讽刺的生命是真实。《儒林外史》中的很多人物,都是有原型的。吴敬梓的曾祖父一代,兄弟五人有四人中了进士。祖父一代,又有一人高中“榜眼”。到了父亲一辈,仍有多人为官。吴敬梓自己,也有屡试不第的经历。所以书中的典型人物杜少卿和范进都有他自己的影子,其他人物,也有很多是他的朋友。亲历亲为,亲见亲闻,所以写出来才能入木三分。

幽默的价值是夸张。不是无中生有,不是凭空捏造,而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像《儒林外史》第五回中的严监生,因为灯里点了两茎灯草,临死之前,还“伸着两个指头”不肯咽气。还有范进的岳父胡屠户,昨日还骂范进是“现世宝穷鬼”,今日就变成了“贤婿老爷”。

“讽谐寓真”的艺术真谛,是悲剧性与喜剧性相结合。比如周进,读了几十年书,考了几十年科举,屡试屡败,胡子都白了,还是个童生。以至参观贡院时,见了号板就“痛哭不止”。后又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当商人们可怜他,要凑银子给他捐个监生时,他爬到地上磕了几个头,说:“劳得如此,但是重生父母,我周进变驴变马,也要报效。”后来,周进不仅中了进士,升为御史,还被指派为广东学道。

书中的范进也是如此,先悲后喜,先苦后甜。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一旦“高中”,便飞黄腾达,鸡犬升天。

每个时代,每个人的人生,都存在很多变数。没有永远的贫穷,也没有永远的富贵。努力就有进步,奋斗就有希望。千奇百怪的悲剧、喜剧和闹剧,也给“讽刺”与“幽默”艺术,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本文原载2023年5月5日《讽刺与幽默》。作者韩晓艳,作家,人民日报社《讽刺与幽默》报编辑部主任)

编辑:夏芮芮,初审:王小婷

终审人:王诗根

返回原图
/

Baidu
sogou